现在的秀吉,如果不从战争中感到生存的意义,成了太合秀吉后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内政改革的话,那将会怎么样呢?这种想像是常有的。然而,无论何时都是缺乏现实性的空想。

“难道在这方面还能再树外敌……?”

在诸侯们当中,被称作长老的一些人几乎都宁愿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看出了这是与他们的人生观不相容的、故意将船驶向毁灭的青年人般的冒险。

敏感的秀吉,并非没有看到这种气氛,仅仅针对这方面的对策,一个个考虑得非常周密。

当年信长曾说过:“照你的本事,用你的机智去夺取吧,夺到的领土任你支配!”

总显得有些过于大胆,类似承包一样的不负责,而秀吉则采取了比当年前进了五步或十步的周密的总体战的形式。

毋庸置疑,全军的指挥者是太合秀吉,在其直属的参谋部里他故意避开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蒲生氏乡、黑田如水等长老帮。

秀吉的命令能够立即加以执行的,似乎只限于精力充沛的那些中、青年。

这成了后来失败的最大原因。但是当时的秀吉必是认为那些长老们的慎重的战略议论反而会成为妨碍的吧!

因此,让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长束正家、木下吉隆等人进入机要部门参与策划独裁。

当时日本的军粮基地是畿内、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西海等八道,总量为二千二百五十三万石。根据以前的徵用习惯每一万石二百五十人的话,那么大约需要五十六万三千人。

从中扣除那些在领国后方服劳役的人外,动员了三十三万多人。

因此,其中的二十万做为外征军,驻守名护屋大本营的约十万,担任京城守卫的三万。

出征诸将中的主要人物有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宗义智、锅岛直茂、黑田长政、大友义统、毛利吉成、岛津义弘、福岛正则、户田胜隆、长曾我部元亲、蜂须贺家政、生驹亲正、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立花宗茂、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细川忠兴、加藤光泰、脇坂安治、加藤嘉明、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浅野长政等等。不用说,德川家康以下的长老帮们也随军出征。

财政、粮草、运输等计划均由长束正家执行,旁系藩的指挥监督均被世袭的诸侯、即内藩(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的人所取代。

总指挥官是名护屋大本营的秀吉,其下的文禄一职是宇喜多秀家(在庆长以后担任该职的是小早川秀秋),这种构成能使秀吉的命令一下,一分钟也不耽误立即采取行动。

出征的部队从正月起就早早地着手准备了。小西行长、松浦镇信、有马、大村、五岛的先头部队一万三千七百人,二月一日从名护屋乘船出发,第二支队的加藤清正、锅岛直茂、相良长每等率二万二千八百人跟随其后。

从三支队以下直至德川家康的十六支队,另外还有二支队的部份、编外人员、加上运送这些人员的水手、各位大将的麾下及仆从,原定二十万,其实已达到二十八万一千八百四十人了。

万事具备之后,总大将太合秀吉同以前讨伐关东时一样预定在吉利的日子三月一日从京城出发。

可是,这一计划未能实现。这是因为总大将秀吉患了流行性结膜炎,三月一日这天去了名护屋未能出发……

这件事,如果不是秀吉的话肯定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而对这次战争不很赞成的后阳成天皇也在公卿们的陪同下出来送行,本来是完全准备好了,但是有来历的三月一日出发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秀吉立刻给前线的加藤清正写信,通知他出发的日期延至三月二十日。然而,实际上从京城出发的日子是三月二十六日。从三月一日延期到二十六日,这里包含着为了秀吉而产生的最重大的人生误算……

如前所述,秀吉从一开始就把这场战争称作讨伐朝鲜或者出兵朝鲜。当初的动员是为了讨伐明国,社会上称其为“入唐”。

其实,误算的原因就在于此。

当时秀吉所得到的情报,并没有想到朝鲜国会跟随大明一起来反抗日本军。

是谁让他这样想的呢?

当然是宗义智和小西行长。小西行长等人把一些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他们以为,只要秀吉出动大军,那么连朝鲜王也会答应对方的要求充当向导的。

如果千利休仍然活着的话,像这种情报上的错误等等必定会被严格地订正过来。还是秀长、利休以及身边亲信们的死,从根本上改变了秀吉的命运。

正月十八日,秀吉向二支队的加藤清正、三支队的黑田长政、四支队的毛利吉成秘密地发下了命令:“因为先把一支队的小西行长派往朝鲜,所以在小西部队的汇报还未上来之前你们大家要在壹岐、对马建立停泊处,一步也不要迈进朝鲜国土上。”

正如命令中所说的那样,秀吉相信小西行长能够使朝鲜王同意军队登陆,并在和平的气氛下使其成为向导。因此,他亲自控制着第二、三、四支登陆部队,但是这只能是一种滑稽的错觉。

当时的朝鲜,在所有方面都模仿明国的制度,在感情方面也同明国亲近,从情义上讲也不能把日本摆在朋友的立场上。

不用说,如果按照太合所想的那样进展的话,局势定会大变。当时的明国公开宣称拥有五个军都督府二百七十余万兵力,但是仅仅从制度方面来推断,其实际数量无论怎么看只能有六分之一、即五十万上下。

在那么广阔的地域里只有五十万军队,可想而知在日本近三十万精锐的蜂拥而入之下将会怎样呢?

当然,北京会一度落在秀吉手中。

可是,理应成为自己一方并充当向导的朝鲜军,如果咬紧牙关挡在前面的话,那么事态就不能不急转直下了。

“在明朝援军到来之前,无论如何必须将日军阻止在我国国内!”

基于这种精神准备,于是将有可能登陆的沿岸的防卫认真地加以巩固,所以小西行长的谈判是不会成功的。

四月十二日,小西行长的先头部队愤然开始了釜山港登陆。十三日便攻下了釜山城,向京城开始了势如破竹的进攻。

二支队的加藤清正、三支队的黑田长政,一个个都不甘示弱纷纷登陆进攻,因此初战的胜利是惊人的。

第一次谈判决裂的负责者小西行长,则于六月十六日渡过大同江,占领了北朝鲜的平壤城。在此之前,已经将朝鲜八道的统治区分确定下来了,所以至此也许可以说秀吉的拚命主义战略首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平安道——小西行长。

咸镜道——加藤清正。

黄海道——黑田长政。

江原道——毛利吉成。

京畿道——宇喜多秀家。

忠清道——福岛正则。

金罗道——小早川隆景。

庆尚道——毛利辉元。

但是,这个大胜利实际上也是个大失败。首先一点,这些精锐现在丝毫也不想待在朝鲜。他们都想在朝鲜军的引导下渡过鸭绿江进攻北京,计划在六月里拿下北京。

结果全军都被钉在了朝鲜,从这个意义上看不能不说是已经陷入他们的圈套之中了……

好胜的拚命主义者秀吉,不用说在认识到这点之前已经说下大话了,但是从小西行长占领平壤城时起,整个战场上预料不到的困难接二连三地出现。

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各道百姓逃散,无法筹措粮食。另外,各地的游击队也组织了起来,社会治安趋于混乱。

并且在这时候,为使总大将尽早渡朝,命令在釜山到京城之间建筑坚固的城池做为秀吉的大本营。

这些粮草及建城的材料究竟是怎样运进来的呢……?

太合难买一石米,

今日买五斗(秀吉渡海),明日买五斗。

正如在京城流传着这样一首匿名讽刺诗一样,战场上呈现出奇怪的胶着状况。

这样,第一个大错误就是先锋部队的大将太年轻了。年轻,在勇猛进攻时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旦站住脚与被占领区的民众共处时,如果不懂得笼络人心的手段就不懂得世间人情之微妙。

关于这方面,老练的黑田如水在秀吉的阵中指摘其战略一事,在黑田家谱中有所记载。

当时,作为秀吉军师的如水已被疏远,有事也不与之商量。因此,在秀吉隔壁房间里时,故意大声说给秀吉听:“把大军派往朝鲜之时,如果任家康或者利家为总大将,一切都根据此二人命令行事的话,军法将会很好地执行绝不会迟误。如派此二人不行的话,那派熟悉军事的我去,也会取得进展的。首先应以大和精神使其就范,进而使其国民安心服从日本人。这样,讨伐大明就容易多了。加藤和小西这样的大将太年轻了,血气方刚且不谙军事。另外,此二人关系不和,对清正进行的工作行长加以破坏,对行长公布的法令清正又不放在眼里。任何事情不能一贯始终,因此朝鲜人不信任日本的命令、禁令,乃至不安而逃避山林之中。日本至朝鲜路途遥达,军粮及武器装备不可能总是从日本运来。本应使朝鲜人就范,像从前一样进行耕作,用敌人之手确保军粮。可是由于处置不当,在日本人经过之地,人民逃散、田地荒芜、粮食颗粒不收。这样,如朝鲜亡国了,想进攻大明国那是不可想像的。倘若朝鲜人都逃了,从日本来的运输就不会顺利进行,加之又是在异国打仗,我方将士的疲惫贫困只能越来越重,士兵不堪劳苦,大业难以成就。”

过去的军师黑田如水故意大声评论时,秀吉在隔扇的那边静静地听着。

恐怕再也没有像这样真实的、深深打动了秀吉内心的话了。只要是有关出征方面的秀吉的战略,都是在背后产生的。

这种错觉的一开始自不用说,在误以为朝鲜王会当向导方面也是如此。如果得当的话,那么集中了年轻精锐的人选就不会错了……

但是,这些精锐都被钉在各地不得脱身,经常暴跳如雷,并且不时地发生冲突。

估计秀吉必定在心里气得咬牙切齿……

山冈庄八作品《丰臣秀吉》免费阅读。

相关阅读